沙漠牡丹开入寻常百姓家中国西北一位牡
这是虎年春节期间,游客在牡丹展上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银川3月5日电(记者艾福梅)牡丹素喜潮湿、冷凉,但47岁的张生仁不仅让牡丹花盛开在毛乌素沙漠边缘,还带给西北人民冬赏牡丹的欣喜。
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张生仁于年赴日本岛根大学学习蓝莓种植。但入学半年后,这个生长于西北黄土高原的汉子被娇艳富贵的牡丹吸引,转而将主攻方向改成牡丹种植。
毕业后,张生仁被当地的牡丹种植企业看中,此后一直和牡丹打交道。在日本10年,张生仁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牡丹种植。“我爱牡丹,兴趣在这儿,所以从来不觉得累。日本在牡丹种植上有两大优势,一是品种,二是栽培技术,我想学到日本最好的技术。”他说。
这是牡丹专家张生仁正在查看毛乌素沙漠边缘种植的油料牡丹的长势。新华社记者孙天朗摄
尽管工作有趣、待遇不错,也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这些加在一起也抵不过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年,张生仁决心回国。
十年沧海,家乡发展变化了不少。以往罕见的牡丹渐渐在这里“生根发芽”,一些企业还开始探索种植油料牡丹。
这是今年虎年春节期间来参观牡丹展的一名游客给难得一见的牡丹拍照。受访者供图
年春,宁夏长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响应国家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保障油料安全的号召,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种下3万多株相对较耐寒、耐旱的紫斑油料牡丹。次年,张生仁作为高端人才被引进,专门负责牡丹种植。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即使对于张生仁这样有着丰富牡丹种植经验的专家来说,在沙漠种牡丹也是一项全新挑战,持续高温、连续月余无有效降雨、霜冻等轮番来袭,一次次考验着他的心脏承载力。
“从植物特性来说,沙漠不是牡丹适宜种植之地,它们更喜欢潮湿、冷凉的环境,高温会晒死,低温会冻死。但牡丹一旦成活,寿命可长达50到年,根系深植,防沙固沙效果很好。”他说。
这是牡丹种植专家张生仁虎年春节期间为来参观牡丹展的游客讲解牡丹知识。受访者供图
寒来暑往,如今有多亩紫斑油料牡丹在沙漠边缘扎下了根,存活率高达95%以上。
“沙漠环境实在是恶劣,牡丹生长周期长,长势也没其他地方好,但几年下来最长的根系也能长到近两米,防沙固沙效果很好,地里的沙也吹不起来了。”张生仁说。
在琢磨如何提高沙漠油料牡丹经济效益的同时,张生仁也在继续研究种植观赏牡丹。他想让牡丹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西北人了解牡丹历史和文化。
他通过精准控制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牡丹花芽分化过程,成功让一批牡丹盛开于寒冬之中,吸引游客来赏花游玩;同时他还着手培育盆栽牡丹,希望能把牡丹花送进普通百姓家中。
“我从日本等国家引进不少牡丹品种,再加上国内的品种,今年春节期间我的牡丹展已有60多个品种多盆花,游客特别喜欢。”张生仁说。
培育盆栽牡丹也是不易。“现在的品种大都是露地牡丹,并不适合种在小花盆里,不然难以长出根系。我从去年开始培育‘轻量化’、便于搬运的盆栽牡丹品种,大约培育三年之后可以进行推广。”他说。
跟牡丹打交道近20年,牡丹已成为张生仁生命的一部分。“只要有时间就待在大棚里、牡丹地里,我希望未来能在宁夏建一个四季牡丹馆,让西北的百姓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漂亮的牡丹花。”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