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会创始人要么人工智能,要么真情实
在过去的年里,零售业的各种业态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新形态商业体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之中,改变着消费者的生活习惯。
1月29日,由零售头条、考拉先生、蓝莓会、科特勒咨询集团等企业联合发起的“中国零售榜样颁奖典礼暨中国首届零售革命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作为联合主办方的蓝莓会创始人、百果园首席营销顾问陈特军会长也在现场以《新零售的速度与激情》为题与嘉宾分享了他对新零售模式的理解。
以下是陈特军演讲实录:
自马云年10在云栖大会,提出新零售,在过去一年多里,这个词已红遍天下,从此零售就分了新旧。但对于零售的本质来说,我个人认为基本要素没变,但观念、主次与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
怎么讲?首先就是场货人三要素没变,但次序从过往的传统零售的先有场(店铺)、再有货(商品)、然后再有人(招店员、揽顾客),到现在新零售变成了以人为先(没有店也可以),再有货(商品范围从产品到服务到体验),最后有场(从场所到场景)。虽然只是次序发生了改变,但作为一个零售人思想也要改变。零售从以前以卖者为主的商业模式到了完全以购买者为主的时代,从卖到买,只少了一个十,但逻辑已截然不同。
其次是新零售在原有人货场三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三要素:技术、数据与物流。下面也简单和大家分享我对新零售的六大问题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在哪买?在哪卖?”
从前,我们的零售被空间所限,商品在哪卖,消费者在哪买!所以百货商场、超级市场、便利店购物中心这三者购成了我们的三波零售浪潮。年电商开启了一个可以摆脱物理售卖场所限制的零售时代。但我们购买的场景实际上还是有空间限制的:即电脑前,基本也就是办公室与家里。
随着苹果开启了移动互联网世界,我们从年进入移动购物的世界,真正开始了“一机在手,天下我买”的时代。而在未来,我们的购物已不受空间场所的限制,我们购买更讲究场景,比如说我们在打开冰箱的时候,冰箱上有触屏就可以购买所需要的食材;我们坐在车里的时候,车里有中控大屏就可以购买产品;我们在上厕所的时候,厕所里有触屏我们也可以直接下单想要购买的产品。所以在未来,购物场景会无处不在,而这也是我们可在未来想象的空间。
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买?”
在需要的时候买
以前的商店都会有营业时间,在设定的时间开店和打烊,而消费者买东西会担心今天店铺打烊了没有,会不会买不到了?而现在我们在24小时都可以购买,不需要担心店铺打烊买不到商品。那么现在的线下零售店如果还是早上9点开门,晚上9点关门,其余的时间我们怎么满足顾客的需求呢?这也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作为零售商,无论大小,都要真正思考消费者在“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的问题,这是一个涵盖时间与空间的场景问题。这个零售场景的构建,既赖于我们主观的观察与判断,也更加依赖于能精准分析消费行为的大数据。
第三个问题“谁在买”
谁在买?首先当然还是原来的60、70后们,但他们的需求已发生了变化。我们所说的消费升级,既有原有顾客消费需的变化,也有80、90后的新消费主张。以前我们只关心温饱问题,生活必需品占有最大比例。原先食物在零售里占比最大,但现在食品的需求在急剧下滑,而非必需品的需求上升了。
在零售方面,未来的主流一定是作为新时代人类的90、00后,这部分人群在购买产品时,更个性化和情绪化,他们会喜欢购买小众化和个性化的东西,对于基本生理需求以外的产品和服务也更热衷,比如游戏、旅游、文化等。
第四个问题“谁在卖”
人人买到人人卖
谁在卖?以前是商家聘请店员在销售,不管是线下的商店还是在线的电商,其实都是有人在销售,这些销售的身份是确定的。但社交媒体出现后,尤其是白癜风该如何治疗白癜风该如何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