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湾里ldquo四季果rdquo
刘老庄乡“蓝莓湾”,依蓝莓而起,随蓝莓而生。但这里不只有蓝莓,还有大片的西梅、桑葚和冬枣树……这个“蓝莓湾”早已种出了“四季果”。
蓝莓湾落地生根
蓝莓,是一种起源于北美的多年生小浆果果树,在国内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它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富含的花青素能活化视网膜,强化视力,缓解眼疲劳。
“说起来蓝莓是百般好,可种起来真的难啊。”蓝莓园的老板谢圣禄告诉记者。
为了蓝莓树能在刘老庄落地生根,谢圣禄隔三差五就得往东北、山东这些地方跑,学习成功的种植培育经验。回来之后,他还经常自己上网查找资料,结合考察学习的成果经验整理成册。
橘生淮南,枳生淮北,果树也是如此。南北方的地域差异决定了要把原汁原味的蓝莓种出来,必须要对土壤进行改造加工,使其ph值在4到5之间。为此,谢圣禄每天都住在园子里,加工制造土壤改造液,定期浇灌。若遇下雨天,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改造液的效果就大大消减。“第二天雨停,必须立即添加,而且还不能加太多,要控制好量,否则就会有烂根的危险。”说起来,谢圣禄满是艰辛。“门前这条河,也是我们费很大劲挖的,为的就是能让整个蓝莓生态园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田园风光。而且还利于果树的浇灌和排水。”
多年辛劳,一朝结果。蓝莓湾终于在刘老庄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诚信守护蓝莓湾
谢圣禄看着蓝莓湾两百多亩土地结满了果实,每一颗都饱满中透着深蓝色,宛若一片深海,弥漫着蓝莓的果香味,别提多高兴了。
如果按照当时的市价,无论是游人采摘还是批发给市场上零售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意外发生了。
这蓝莓仿佛变了口味。别家蓝莓甜中带着微酸,鲜嫩可口,自家蓝莓就只剩下酸了,甜味几乎没有。即使表面上看起来相差无几,可吃起来却是天差地别。
面对这满田的蓝莓,好看却不好吃,谢圣禄犯了难,多亩的蓝莓,如果卖出去就是自毁口碑。不卖的话,辛苦多年的成果都将付之东流,说不出的心疼。
谢圣禄有些惋惜,“为了‘蓝莓湾’这块牌子,不好吃绝不能卖。”
面对卖与不卖,图一时之利,还是建长久口碑,谢圣禄选择了后者,用诚信守护蓝莓湾。
蓝莓园里“四季果”
冬春采草莓,夏采水蜜桃、蓝莓、桑葚、无花果,秋采冬枣。蓝莓湾里还精心设置了垂钓中心亭和两边的垂钓台,形成古风韵十足的湖心小亭供游人尽享垂钓之乐。
原来,在蓝莓种植不尽如人意时,谢圣禄果断放弃了原有的生产种植模式,一方面扩大种植规模,将原来的亩扩大到如今的亩,种上水蜜桃、冬枣、桑葚、无花果,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西梅、薄壳山核桃(碧根果)进行种植,今年更是引进了红色之恋苹果。
“如果光种植蓝莓,成本增加很多。为什么不能把种植蓝莓的投资用到种植其它适合本地水土气候的植物上呢?把蓝莓湾打造成全年休闲采摘观光的果园!”谢圣禄说着眼神里满是神采。
为了实现新的目标,他又拿出了当初开发蓝莓湾的劲头,四处考察学习经验,走访当地的种植大户,了解土壤气候条件和适宜种植的水果。乡镇的工作人员也为他出谋划策,经常邀请种植专家来园区给蓝莓湾“把脉听诊”;联系旅游团和批发商为蓝莓湾广开销路;利用网络媒体给蓝莓湾做宣传……
蓝莓、草莓、桃子、苹果、桑葚、西梅……看着游客们满载而归,谢圣禄的脸上笑开了花。
如今,蓝莓湾里的“四季果”,一年四季的丰收,丰收不断,游人不停。
作者:陈泽鑫
编辑:王鹏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