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ldquo蓝莓哥rdquo在
原创-06-:10:00
初夏时节,位于苏州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的50亩蓝莓园内,星星点点的蓝莓果实已挂满枝头,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这高甜的苏州“蓝莓大军”,也已越过了近公里,进驻到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生根结果啦!
为何石阡县会长出苏州的水果来呢?
故事还要从年说起。
年底,在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部署下,苏州市相城区对口帮扶铜仁石阡县,双方共同出资万元,在石阡县本庄镇共建了亩现代农业产业园。
“这个是‘莱格西’,该品种果实较大,口感比一般的蓝莓要脆一点……”提到石阡目前的种植情况,常驻在铜仁石阡县的苏州相城农业农村局东西部帮扶技术人员李志峰,隔着手机屏幕如数家珍。
“贵州的自然资源、环境都很好,但当地农户缺乏一些农业技术。”
李志峰告诉看苏州记者,来到贵州后,通过对地理、气候、销售、收益等方面进行考察,他和团队伙伴们最终决定,要在这里种上苏州的蓝莓和枇杷等水果。
“因为这里的日照强度高,我们研发了低灌溉技术,为果田进行及时补水,园里的蓝莓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可以放心地现采现吃。”提到如今蓝莓生长情况,李志峰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李志峰介绍,今年是挂果的第一年,产量很可观,在到斤左右,每斤的价格在60元以上,明年产量预计突破0斤,3年后进入到盛产期,预计可达00斤。
“帮扶石阡的过程有些曲折,当时我们通过前期考察,想要把精准帮扶落实到产业上,光是磨合就花了一整年的时间。”
计划落实后,最大的困难是当地老百姓观念落后。“以前的脱贫帮扶大多是通过用钱帮扶,但这样做只能解一时之困。扶贫要先扶智,产业扶贫是造血不是输血。”
针对这种情况,李志峰邀请附近已经脱贫的村民带头分享经验,转变百姓思想。“我们改经济帮扶为产业帮扶,给百姓最实际的好处,当地村民出租土地不仅可以收取租金,同时也能在自家土地耕作,赚取工资。”
多劳多得、掌握了技术就有机会拿到分红······这些落在实处的举措,极大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年与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实现分红6万元和9万元,同时园区的建设也带动周边农民就业余人次,共发放农民工工资85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在这边打工,一个月就可以赚元。”40岁的李大姐在当地果园里已经打工1年多,果园里像她这样的长期工有40人,每天的流动工人在人以上。
“苏州相城区过来建设这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除了带动我们当地经济,也解决了我们这些百姓的就业问题。”对另一位果园长期工宋大姐来说,她每个月赚到的多块,足够两个孩子上学费用和一家人的生活开销。
“我们要把苏州最好的品种、技术带到石阡来,致力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扶贫协作的成果。”李志峰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