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之年,女医生开启紫物的日常三千颗蓝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关于蓝莓,有一个美丽的错误。蓝莓之名,翻译自英语blueberry。在学科上,blueberry的真正名称是"越橘"。明朝的时候,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做了细致的记载:苍山越橘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明目”之功效。苍山越橘,指的就是今天的蓝莓。当时,李时珍采药途经鞑靼,偶然间发现了这种浆果,长期食用后,治好了自己的眼疾。虽然蓝莓存在的历史颇为悠久,但它在中国的培植历史,不过几十年。蓝莓酿酒,更是各种蓝莓制品中旁逸斜出的一个分支。
相比葡萄酒界成熟的酿造体系、大师辈出的人才体系、完善的系统设备,蓝莓酿酒之路,颇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意味。
而陶达云,一位年过五旬的医生,却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拒绝“受锤”,一个医生的跨界作为一个全科医生,陶达云已行医30多年。
年轻时的陶医生,信奉手术刀的精准和药物的疗效。而随着行医年份的增加,见过越来越多慢性病患者后,她越来越体会到:手术刀和药物并不能解决所有慢性病患者的痛苦。
慢性病往往是持久而又与无法根除的痛苦相伴。每当这类病人抱着残存的希冀提问“我这个病得吃多久的药啊,能好吗”,陶医生却只能据实相告:必须终身吃药,而且会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难控制。
回答病人的时候,陶医生的生活也逐渐被自身的慢性病所影响。
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陶医生不希望生活只能“受锤”。
于是,她开始寻找预防慢性病的解决方案。
很快,蓝莓吸引了她。欧美日大量的科研成果表明:蓝莓富含花青素、紫檀芪、SOD、果胶、有机酸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微量元素,能够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等,可用于改善睡眠、消除斑块、保护视力、抗疲劳、延缓衰老、预防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等。
市场上,已经充斥着蓝莓果汁、果干、果酱等蓝莓制品,但试用过大量的产品后,陶医生并不满意。这些产品相当一部分由于原料或工艺缺陷而破坏了蓝莓的营养价值,达不到她希望的预防慢性病功效。
陶医生开始尝试自酿蓝莓酒。
作为一个严谨的医生,她干脆让曾在澳洲留学的儿子将阿德莱德大学酿造专业的课程翻译出来——借鉴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凭借自身三十多年做医生和学过制药的经验,她酿造出第一批蓝莓酒。
陶医生最早酿酒的小屋
“原本只是自己喝的。”陶医生介绍,但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后,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年纪上来了,都有或多或少的失眠、视力下降等慢性病,喝了几个月都反馈有很大改善,分享的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期。受到了鼓舞,我当然要继续研究下去……”
沉醉其中:以“紫物”之名陶医生又开始了一轮翻医书、读实验报告、酿酒、分享的过程。
从最初的一个念头,到选最佳的蓝莓品种酿酒,再到邀约50多名志愿者进行试喝,收集并分析反馈的数据……前前后后经过了3年时间。
“看到过真实人群的效果,我开始思考如何面向市场。因为只有面向大众,才能惠及更多人。”于是,第四个年头,“紫物”诞生了。
蓝莓虽名“蓝”,其实多呈紫红、玫紫颜色,故名“紫”;“物”,则是匠心造物,“它应该是预防慢性病、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型产品”——“紫物”的品牌名,便是由此而来。
“紫物算是我医生生涯的新延续。”
要实现规模化生产,第一个需要解决的是原料问题。“不是所有的蓝莓都适合酿酒的……”紫物用来酿酒的蓝莓,是兔眼蓝莓三号果,也是人们驯化野生蓝莓过程中较早培植的品种。
相比市场上水果蓝莓的光鲜,兔眼三号果略显“寒微”:颗粒小,颗左右才达到1斤;成熟晚,别的蓝莓上市销售了,它们却还得在盛夏阳光下暴晒一个多月才好吃;果皮厚且水分少,果形如正圆型小珍珠,口感却难以迎合大多数人……这样的蓝莓,却被陶医生一眼相中。
蓝莓之乡溧水
南京溧水地区白马镇,紫物蓝莓酒的种植基地就坐落于此。
到了采摘时节,小颗粒蓝莓果的采摘极为耗时耗力,大大提高了成本。但经历了长光照的蓝莓,营养物质积聚比快速成熟的蓝莓更多;而蓝莓的营养物质主要集中于果皮中,这一种类的蓝莓用于酿酒再合适不过。
两三千颗兔眼蓝莓才能酿成一瓶ml的蓝莓酒,这或许是对“浓缩的都是精华”恰如其分的解读。
创新求变:自主研发之路找到了合适的酿酒原料,对于陶医生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蓝莓中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是葡萄的4倍,但相对应的,它自身也更容易被氧化。被氧化的蓝莓酒口感会变得酸麻、苦涩。同时,蓝莓中富含的花青素属于天然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剂,但它属性“娇嫩”,怕高温、怕碱性环境、怕光照。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采用低温、乙醚提取青蒿素,作为医生的陶达云,受她启发,研发了“蓝莓低温浓缩发酵技术”。在近2年的实验时间里,经历了很多次次品,这一技术才最终获取国家专利并投入生产。
为了优化紫物蓝莓酒的质量,陶医生甚至自己进行酿酒设备的改良,从设计到施工都亲历亲为。
“蓝莓酿酒没有成熟技术体系,也没有针对性的设备。除了已有的包括一些进口设备,我们想实现新突破,就只能自己摸索。”
意大利GAI全自动灌装线
紫物的日常:生活值得举起酒杯
紫物蓝莓酒历经12个月低温发酵和陈酿之后,需要安排冷冻过滤罐装,再瓶储6个月。
经历发酵、陈酿、瓶储等一系列流程后,紫物蓝莓酒富集且最大化地保留了蓝莓果实的生物活性成分,连同低温发酵产生的益生菌一起更易被人体吸收。其中花青素的含量,更是高达苹果的50倍、葡萄的30倍。
如今,紫物蓝莓酒年产量达到50吨,今年还预备扩产至吨。
年,紫物蓝莓酒拿下了“DSW第五届国际精品葡萄酒挑战赛的精品奖牌”荣誉,跃升为国际精品果酒。
相比它的品质和荣誉,紫物的价格却颇为亲民。“紫物蓝莓酒做出来是为了让老百姓都喝得起,价位不要虚高。”对于陶医生来说,令她格外开心的是时常收到来自会员的各种健康反馈。其中,医院的专家和不同行业的权威人士。
“以前眼睛干涩,现在没有不舒服了,就是不知不觉中的改变,坚持每晚都喝是有道理的。”“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消化功能明显改善”“我入睡困难,吃了4年安眠药,直到开始喝紫物后有所改善。喝了半个月左右,我就把安眠药停了。”此外,一些患有消化系统炎症、妇科炎症、脑梗等的用户也不断地反馈,他们持续饮用紫物一段时间后病情都有明显缓解和改善。“人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自己的日常生活了,才算是真正生出了人生智慧。我们每天都洗脸刷牙沐浴给身体表面做清洁,而每天喝一杯紫物,是给身体内部做深度清洁。紫物是用来做日常保健的。为了另一半的健康,大部分妻子都要劝丈夫放下酒杯,而我们的很多女性紫物会员和丈夫一起举起了红酒杯……”让更多人举起酒杯喝紫物,享受日常的健康品质生活,是陶医生颇为骄傲的一件事。曾经的一杯自酿,如今的优质干红蓝莓酒品牌,陶医生带着紫物已经走了近七年。
岁月静好,时光不老。从医生跨界到酿酒人,在知天命之年,57岁的陶达云创造了一种健康活法——紫物的日常。
颗蓝莓酿成1瓶紫物
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