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创分享蓝莓种植及管理技术一

  蓝莓种植前的准备工作1.1园地选择。

蓝莓定植前需选好适宜的园地条件,标准是:园地坡度不超过10°,大于15°时要修筑2m宽的梯田;土壤要求有机质含量8%~10%(至少不低于5%)、pH值3.8~5.5之间、疏松、通气及排水性能好、湿润但不积水;要尽量选择无树荫遮盖、阳光充足的环境,山地要尽量选择阳坡中、下部,立地类型以荒山荒坡、低产马尾松林地最佳,退耕地的坡地次之。

1.2整地。

定植前必须先整地,整地(定植穴)规格为:1.0m(长)×1.0m(宽)×0.5m(深),种植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规格,对兔眼蓝莓可增大到亩植株。挖好定植穴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要高出地面20~30cm,在土壤酸度不够的情况下可掺入适量硫磺粉。

1.3土壤改良。

蓝莓喜欢酸性土壤,北高丛蓝莓要求土壤的pH值为4.3~4.8,兔眼蓝莓为4.3~5.3。如果土壤PH值偏高,需要降低土壤pH值进行土壤改良,东北地区普遍利用草炭调整,完达山脉地区的草炭PH多在5.0以上,所以事先需要把每立方米草炭混入1kg硫磺粉以降低草炭pH值到4.0以下,种植时再均匀拌入穴内。鸡东县境内的土壤pH值在6.0~7.5之间,需要在种植前3~4个月用硫磺粉调整土壤pH值,在挖定植穴时将挖出的部分原土添加同体积酸性草炭、20g硫酸钾型复合肥、20g土壤杀菌剂及定量硫磺粉均匀搅拌回填即可。改良后是可以推广种植蓝莓的。

1.4品种选择。

异花授粉是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实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生产上须考虑多品种搭配建园,园内至少需配置两个以上品种相互授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北方须选择美登、北村、北陆、北蓝等抗寒力极强,可抵御零下40℃低温的优良品种。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为(2~3):1,即主栽品种2~3行,授粉品种1行。[1]如条件许可,也可放养蜜蜂类的昆虫辅助授粉。

2种植技术2.1定植时间。

蓝莓的定植在春、秋、冬三季均有,但是北方地区一般都在春季种植,在秋季种植容易因冬季管理不当而遭受冻害。春季种植通常在3~4月份,苗木新芽萌动前。钵苗也可以在萌动后栽植,但栽植时不能伤根。介于鸡东县灌溉方便且秋季干燥的特殊情况,也可在秋季适当定植。

2.2定植密度。

在我国,蓝莓的定植因品种、土地状况、管理方式及南北方气候差异而选择因地适宜的密度;在国外,实际栽培密度也常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定;一般情况,高丛蓝莓以(1.0~1.5)m×(2.0~3.0)m为宜;兔眼蓝莓常选择1.5m×(2~2.5)m;半高丛蓝莓选择(0.6~1.2)m×2m。

2.3定植。

北方定植一般选用2~3年生根系发达、枝条粗壮、苗高30cm以上的优质苗木,这样的苗木成活率较高。栽植苗木时,要在定植穴或种植床上挖深度为15~25cm、幅度20~30cm的小坑,在小坑内填入一些湿的酸性草炭土或事先配制好的种植土,然后再将苗栽入并将根系展开,让添进的混合草炭土等包围在苗根周围,并向上轻轻提苗1次,以便使根系充分与种植土壤结合,最后覆土至与地面相平,轻轻踩紧压实,扶正并浇透水,做到“三扶两踩一提苗”。

2.4地表覆盖。

定植后要就地就近取材,在栽植穴的表面覆上一层稻草、腐叶土、树皮、木屑等有机物。地表覆盖具有可以调节地温、防止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并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覆盖物的厚度在10cm左右,不能少于5cm。

3定植后的管理3.1定植初修剪。

定植后马上进行修剪。因为移植过程中造成根系的损伤。为了保持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平衡,抑制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是很有必要的。修剪量为减去原枝条的1/3~1/2,同时对发育不良的弱小一年生枝条要从基部剪除。花芽要全部摘除。

3.2施肥。

蓝莓对肥料比较敏感且需求量很低,在土壤酸度满足的情况下,一般只需施入少量氮肥,也可根据对叶的分析或缺素症状对症施肥。

1)施肥种类。施氮磷钾复合肥比施单一肥料效果好,氮、磷、钾肥三者的比例以1:1:1为宜;蓝莓属喜铵态氮树种,施氮肥时以施尿素、硫酸铵等铵态氮肥为佳,禁止使用硝态氮肥;蓝莓对氯敏感,不要选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肥料。

2)施肥方法和时期。高丛和兔眼蓝莓可用沟施法,深度以10~15cm为宜。土壤比较疏松的采用全撒施;比较粘重的土壤施肥深度为10~20公分;也可以通过叶面喷施含某种元素肥料作为补充施肥方式。每年施3次肥。第1次在早春萌芽前,之后每隔30~45天施1次,连施3次。

3)施肥量。蓝莓属于寡营养植物,施肥过量或不当会伤害根系,导致植株死亡。所有必须根据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慎重施肥,一般情况定植后第1年施肥量10克/株,第2年20~30克/株。第3年40~50克/株,5年后80~克/株。

3.3水分管理。

蓝莓根系分布浅,喜湿润,新建蓝莓园及时灌水对提高定植成活率十分必要,灌溉也是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蓝莓灌水需要注意水源和水质,深井水一般PH值偏高,且钠和钙含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和产量,可在灌水时用稀硫酸将PH值调至4.5~5.5左右再灌,但应间隔约3次灌水再灌一次酸水。一般多用滴灌和喷灌方法,这两种方法供水时间长,水分利用率高,而且不致出现干旱或水分供应过量情况。

3.4除草。

蓝莓园除草是果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果园内除草的比不除草的提高产量1倍以上。由于蓝莓的根系比较浅,土壤耕作容易伤害根系,尤其是矮丛蓝莓根状茎窜生行走,整个果园连成一片,无法进行人工除草,而且人工除草费用较高。因此,化学除草在蓝莓栽培中被应用广泛。喷施除草剂应压低喷头,喷于地面,避免喷到树体上。

3.5光照及抚育修剪。

高丛蓝莓栽植当年要剪掉地上部分的1/2左右,栽植后第2、3年几乎不修剪,栽植后第4年要剪短旺盛的枝条以控制树高,剪掉密集的结果枝,保留全株50%花芽,以确保良好的树势和果实品质。兔眼蓝莓的前3年和高丛蓝莓相同,但树势生长旺盛时,要对强壮枝条进行短缩修剪,不用刻意剪掉结果枝,但要剪掉过密的基生枝。整形修剪的时期可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其修剪程度以冬季为主,夏季为辅。

3.6病虫鸟害防治。

蓝莓常见虫害主要有食叶类刺蛾、蛀干类天牛、金龟子幼虫(蛴螬)等;病害主要有叶片失绿症、叶枯病、僵果病等,发病时期多始于每年三四月份气温回升时;鸟类取食也是蓝莓的一大危害。人工防治有:11月份下旬剪除病枝、虫枝,消除杂草,消灭越冬的病虫;12月份将土壤深翻20公分,消灭土壤中的越冬害虫;防鸟的最好办法是在蓝莓果实成熟期架设防鸟网,最好要全园架网。另外可用稻草人、电驱鸟器、鞭炮等方式驱赶鸟类。化学防治:病害有真菌(茎溃疡、枝条枯萎)性病害和病毒(枯焦、叶片斑点、花叶病)病害等。在早春、开花前间隔喷施代森锰锌,每次施药间隔10~15天。虫害防治可在早春喷稀硫磷广谱性杀虫剂。蓝莓是食用鲜果类果树,应尽量降低农药用量,提倡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性能的农药并科学合理地进行交替用药为宜。果实成熟前20天到采果结束期间不能用药。

4采收储藏及越冬防护4.1采收、包装及储藏。

蓝莓果实达到形态成熟时才能采收。采收应在早晨露水干后到中午高温前,或在傍晚气温下降后进行。果实用于鲜食或鲜果销售的要在果实九成熟时人工采摘,北高丛蓝莓果实变蓝后3~5天、兔眼蓝莓果实变蓝后5~7天采;供加工饮料、果酒的要在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收,可机械采收;共制作果实罐头的在八成熟时采收,也可机械采收。兔眼及南高丛蓝莓果实成熟期不一致,一般采收需要持续20~30天,通常每星期采1次。人工采摘要轻摘、轻拿、轻放,不让果实破损,不能碰掉果实表面包裹的白霜,对病果、畸形果应单收单放。采收后要放入塑料食品盒中,以免挤压。蓝莓果实在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求小包装、多层次、留空隙、少挤压、避高温、轻颠簸的原则。装果的容器采用较浅的、透气的筐篓、纸箱等。作为鲜果销售时,选用透气、透明的塑料盒,要求每盒装果不超过1公斤。蓝莓果实为浆果型,耐贮性较强,采收后的果实要及时冷藏。冷藏温度低于10℃。降温要慢,否则易导致烂果。在室内18~26℃常温条件下,采用小包装(小食品盒)鲜果可保存2周不改变原风味。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储藏技术为气调库储藏,气调储藏可达3个月左右。速冻储藏是在-18℃以下低温速冻,速冻果味道只比鲜果稍微酸一点,风味犹存。可反季供应市场。

4.2越冬管理。

蓝莓植株在东北地区以及其他寒冷地区需要进行越冬防寒,其方法有埋土法、冷棚法、套袋法等。埋土防寒法:入冬前,将枝条压倒,覆盖浅土将枝条盖住即可,但尽量避免枝条折断;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雪大而厚,利用人工堆雪来确保树体安全越冬有天然优势,堆雪厚度为15~30公分,与其他方法如盖树叶、盖稻草相比堆雪防寒具有取材方便,省工省时,费用少等特点,而且堆雪后可以保持树体水分充足;除此之外,将树体覆盖稻草、树叶、麻袋片、编织袋等,都可起到越冬保护的作用。

选择普创,选择放心!









































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安全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ongjinghua.com/zwwh/5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