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饭树与我的故事

 

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Thunb.)又名南烛,为杜鹃花科的常绿灌木植物,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分布。所谓“乌饭”是用乌饭树嫩叶加水蒸煮后的浸提液煮熟的米饭,呈紫蓝色,故叫“乌饭”。每年寒食节4月初左右,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都有食用“乌饭”的传统,这个传统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讲到乌饭树我们不得不提到蓝莓,蓝莓是以笃斯越橘Vacciniumuliginosum为母本选育出来的栽培品种,在北美已有约年的栽培历史。与乌饭树是同一个家族的植物。

说起乌饭树与我的第一次接触还是在大一刚入学进入到植物学实验室查阅植物志鉴定植物学老师课后布置的校园植物鉴定作业,后来这位植物学老师就是我的导师刘仁林教授,当时刘老师在负责一项“南方特色浆果红花南烛(乌饭树)的选育”研究课题,这项课题是国家林业局立的项,三家单位共同参与主持,分别是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和萍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当我在桌上翻阅植物志时,有部分研究生学长和高年级同学在地上处理一种黑色珍珠大小的果实和一些采集回来的标本,当时我还没有进入到实验室所以并不敢直接询问师兄师姐们他们在干什么,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刘老师正在研究的乌饭树。

我加入植物分类与资源利用实验室时刚好植物学课程快结束了,我记得那天刘老师找我谈话,说是否愿意加入到实验室来,我当时很愿意积极性也高,主要是老师上课的风格吸引着我,老师上课与其他老师不一样,老师喜欢把呆板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喜欢把自然科学问题延伸到哲学社会学。当时很纠结,因为我在此之前已经去了动物学实验室,在道德的面前纠结了一会,后来还是禁不住导师的个人魅力,毅然去了导师课题组。到课题组不久导师就带着我和另外一个研究生学长去了乌饭树基地实践,基地在井冈山,10月份的井冈山天气已经转凉,早晚穿秋衣还觉得有点冷,当时我们去主要是去山上收集乌饭树果实、查看培育出来的苗以及指导农民日常田间管理等,这是我第一次来基地,也是我大学期间第一次出差,什么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学着怎么标记取样、学着怎么选取优良单株、学着怎么修剪及日常管理,脑容量顿时增大。我记得当时我们实验室派出好几个采集调查小队赴全国进行果实采集和野外优良单株调查。

回来后我就带着大一的师弟师妹们测量来自全国的乌饭树果实大小,看过乌饭树果实的朋友都知道,乌饭树果实很小通常8mm左右,当时没有购买电子游标卡尺,所以都是人工读数,当时的师弟师妹来一批走一批,后来只有几个人坚持了下来,枯燥乏味的选育测量,筛选出的都是好苗子。既有未来科研战线上的好苗子也有优良的乌饭树。

正当我们野外选育工作顺利推进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选育中最困难的繁育问题。虽然乌饭树繁育在此之前有好多科技工作者都进行过研究,至于为什么没有推广应用,问题很多,我先来谈谈我们在繁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的繁育工作和前人都一样,一个种子繁殖,一个无性繁殖。种子繁殖的过程我们发现虽然乌饭树种子数量多,一颗果实有10粒左右的种子,但是质量小,千粒重不到1克。

这么小的种子冒土以后很脆弱,管理不当全军覆没,出苗之后恰逢南方梅雨季节,乌饭树容易感染灰霉病和立枯病,这两种病害几乎在短时间内全面爆发,给人以措手不及,同时,乌饭树生长缓慢,一年生苗平均只有10公分左右,田间管理根本就跟不上杂草生长的速度,一来二回,几乎把苗折腾没了,这样的苗只能说有价无市,根本承受不了,所以野生资源成为了需求者的首选。

在播种的同时我们也进行着无性繁殖工作,我们选择的是扦插,实验之前我们查阅了好多前人研究文献也去了江苏宜兴、湖南等地实地考察,倒腾了三年,改进了三年,最后虽然成功了,但是扦插苗生长不如实生播种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植株生长缓慢或几乎不生长;2主干不明显,横向生长且生长枝条细瘦;3基部粗壮的萌发条少。

可能会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尝试组培,其实组培相对于野生木本植物是有难度;其次是组培不划算,成本太高不利于推广。时间过得很快,项目时间太短暂,不知不觉项目验收接近尾声,我们似乎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拥有了一个五十余亩的种植资源圃,发表了一列研究论文,在野外收集了一批优良单株,其中包含了大果型(果茎达到1.5cm)、红叶型、红花型等优质种源。

但是时间的原因我们课题组很难再三年内完成一个新品种的突破,同时在研究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收集的野生优良单株和种质资源苗圃的日常管理很难维持。所以在项目顺利验收结束后,通过多方努力,年由萍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西森淼生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两家单位牵头申请的“南方特色浆果乌饭树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成功申请到了江西省重点研发项目,使得我们的后续研究得以进行。

在年-年中断研究经费的情况下,我们决定自行筹措研究经费继续我们的繁育实验,当时为了能够近距离进行研究我们在学校周边租下了10亩地,将井冈山基地的部分种源迁移到学校周边,就这样年一开春我们就开始了迁移计划和育种工作。这一年我们在前期摸索中改进了种子繁殖方案,这次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方的试验田初步预计出苗株,结果出苗率达到了1万。

出苗率的提高让我们窃喜,但是我们担心的事情也发生了,梅雨季节乌饭树感染了灰霉病和立枯病,刚开始是局部地区,后来全面爆发,我们不得不切断传染源,为此拔掉了很多病株,加上交错混合用药最终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考验我们的还在最后头,乌饭树生长缓慢可急死我们了,为此我们为了让他快速生长用尽了各种方法,当时真有点拔苗助长的感觉,后来我们通过改进原有的施肥方式才得以突破。这一年我们保存下来了棵苗。

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我们改进了病虫害防控和施肥方式,出苗率和出圃率达到我们前期历史研究最高记录平方产苗1万株。

年我们的故事将继续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ongjinghua.com/zwwh/8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