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爱华驻村帮扶十八年
作者:崔吉晧
有这样一位干部,年起受组织委派成为驻村帮扶干部中的一员,至今已驻村帮扶十八年。他叫,苟爱华,年从军,在海军南海舰队服役十三年,年转业,来到农行山东东营分行工作,工作24年后,他成了一名专门的驻村干部。在帮扶过程中,他先后七次被山东东营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荣记“三等功”五次,“二等功”一次。十八年来,他先后帮扶垦利街道朱家村等5个贫困村,带领村民铺路架桥、建设文化大院、寻找致富门路,帮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宽了,屋新了,人富了,文明了,和谐了......
一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咱农行选派的第一书记就要做领头羊,带领村‘两委’以党建为统领,统筹谋划安排各项帮扶工作,给全村党员树立标杆和榜样。”这是东营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明鹤的谆谆教诲。
在山东省利津县鉴刘村,苟爱华入户走访、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尤其是把农村党建工作作为调研重点,多次召开党员会、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村党组织建设情况。针对调查发现的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较弱,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等问题,坚持把强班子、带队伍贯穿帮扶工作全过程,确立了“树旗帜、亮身份;学理论、增自信;建阵地、强核心;兴文化、育精神;做表率、立党威”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村“两委”换届选举是涉及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为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苟爱华利用晚上的时间,广泛宣传国家选举政策,引导村民正确行使选举权利,真正选出村民放心满意的领导班子。“这次选举结果,我们非常满意,真正选出了能力强、有担当、有威望的带头人,是俺们农民致富的“主心骨!”老党员异口同声地称赞道。针对过去村级事务不公开、不透明引发的干群矛盾,苟爱华组织制定了村级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规章制度,实现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解开了村民的“心疙瘩”;他组织党员到中共刘集支部旧址、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水平;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民主议事穿插其中,引领党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凝聚了人心民心,形成了发展合力;积极开展农行与帮扶村“银村共建共奔小康”共建活动,协调资金3万元对村党员活动室进行修缮,赠送党建书箱册,购买电视机及配套办公用品,提升了全村党建氛围。
年7月的一天,对苟爱华来说又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将结束驻村帮扶任务,告别朝夕相处的乡亲们。乡亲们挤满了村文化大院,“苟书记,俺代表全家谢谢你啦!是你让俺走上了致富路,你的恩情俺一辈子都忘不了。”“苟叔叔,是你帮俺重新进入了校园,俺的学习成绩一直居上游,这次又被评为‘三好学生’”“苟书记,这里是你的第二个故乡,常回来看看啊!”说不尽的情谊、表达不完的感激。“乡亲们,今天我就要离开了,我会永远记住咱们村、记住大家,也希望咱们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我会再来看望大家的!”堂堂七尺男儿早已泣不成声......
二
为探寻帮扶村致富路,苟爱华和村委班子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
要想富,上项目。在垦利县朱家村,他多次组织村两委和部分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最终决定引进示范养猪项目。在他的积极协调下,村里建起了一个规模可达多头猪的高标准养殖试验小区。苟爱华起早贪黑,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带领乡亲们用了30多天的时间,完成了36间猪舍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苟爱华和村干部带着承包户到沂水市场看猪苗,聘请养猪专业户传授饲养与管理经验,请县畜牧局的专家传授生猪常见病的预防与救治办法。看着猪苗一天天长大,苟爱华和承包户一样高兴,他像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一样,精心呵护着养殖场。金秋十月,第一批多头猪全部出栏了。看着承包户数着票子时的兴奋劲儿,苟爱华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1年,朱家村还是个人均收入在全乡倒数的贫困村,到3年已成为一个人均收入元,村里建设了文明大院、一条示范街,建立了百亩枣园、规模养猪示范小区,成为当地相对文明和富足的村子。
在利津县安家庄村,苟爱华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安家庄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要从产业帮扶着手,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农业由分散、单一的布局模式向产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园区化转变,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无论是黑龙江北大荒、河南封丘,还是临沂九间棚金银花培育基地、烟台牟平、济南章丘、广饶颜徐草莓种植基地……都留下了苟爱华、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们的足迹。为了考察蓝莓项目,苟爱华甚至还带上村里用来灌溉黄河水和黄河滩土到青岛胶南蓝莓种植基地,请专家进行PH值化验测量,探讨安家庄村种植蓝莓的可能性。最终,苟爱华根据安家庄村实际,确定了种植无花果、金银花、核桃等经济作物。同时,筹集资金10万元,协助村“两委”流转土地60多亩,使用山推等大型机械对耕地、沟渠进行整理,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建起了集高效生态农业、休闲采摘体验、儿童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安家特色种植示范园,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
在利津县双李村、鉴刘村,他多次组织村委委员和党员到黄河口桃园种植业、郭屋村有机水稻种植、毛坨村葡萄和李鹊花木交易中心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提升思路。“村里有了集体收入,村民有了致富门路,这一切都归功于苟书记,俺代表父老乡亲们说声谢谢啦!”双李村支部书记李旭东逢人便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我的职责,苦点、累点算啥!只要乡亲们富裕了,我就知足了。”苟爱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的内涵。
三
“驻村两年来,苟书记帮助俺村修路米,修建文化广场平方米,建设村委村办公楼平方,绿化树木棵;同时,鉴刘村自建村以来,首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光班子心齐了,全村党员老百姓也都拧成一股绳,早日过上好日子更有奔头啦。”说起苟爱华关心民生的事,利津县鉴刘村支部书记刘汉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在利津鉴刘村,一条第新建的混凝土路,结束了该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华灯初上,村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跳起了广场舞;全村70岁及以上老年人加入意外伤害保险,“金秋助学”“春节送温暖”等活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暖在乡亲们的心坎上。
“这出村的路就是一只拦路虎啊”,安家庄村的村民们一提到出村的两公里路就摇头叹息。安家庄村中心街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天气好的时候村民颠簸前行,遇上坏天气只能用“无路可走”来形容。因为出村路难走,乡亲们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何时能有一条平坦的公路,成了乡亲们心中难圆的“梦”。9年9月,修路的消息让宁静的安家庄村沸腾了,从道路规划,到打路基,铺垫层,车辆调放,质量把关......60多个日日夜夜,苟爱华始终坚守在工地上,协调资金、指挥施工,终于修通了村里第一条柏油路,解决了影响全村生产生活的“拦路虎”。如今,在村口路边,一块刻有“致富路”的路碑格外醒目,见证了他的真心、真情。
“咱们村里的公路为什么这么干净?全都是村民们自发地打扫的。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这条‘致富路’,就像对待自家天井一样,清扫的干干净净。这都是苟书记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安家庄村党员群众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啊!”利津县安家庄村支部书记王新军激动地说。
四
“群众的事无小事。”在帮扶过的每个村子,苟爱华总是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从不搞特殊,“我们村民拥护爱戴这样的驻村干部,有啥心里话都愿跟他说,真正从心底里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2年8月29日,朱家村村民单相森家祸从天降,父子俩在外出的路上遭遇车祸,单相森多处骨折,伤势严重,儿子也多处受伤。突如其来的灾难使这个贫穷的家庭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苟爱华听到消息,很快赶到了单相森家,掏出兜里仅剩的元钱说:“大哥,先对付着买点药吧,我再想想办法。”紧接着,苟爱华回到派出单位——东营市农行,向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并向全行职工发出捐款倡仪,当天捐款元。盐窝镇东二村贫困党员薄立祥身体残疾,老伴身体也常年有病,日子过得艰难。逢年过节,苟爱华给他们送去面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一有空闲就上门看望两位老人。他所包的两个村里的村民,只要有空就去找他聊天、交流,请他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让他帮着调解邻里关系;每当工作上遇到难题、生活中遇上困惑,朱家村的干部群众还经常从垦利赶到利津推心置腹,请他出谋划策。他真正成为了被村民视为自家兄弟的“编外村民”。像这样救济扶困、关心他人的事,在苟爱华身上屡见不鲜。
因为长期驻村,苟爱华顾不上家里的事,老伴自觉地扛起了照顾老人、孩子的重任。“你也不想想,全东营市就你驻村时间最长,再干完这一届就十八年了!落下一身病,你不要命了?”“老伴,组织上需要我,我又了解农村情况,熟悉驻村工作,至于我的身体,你放心,我会注意的。”没有办法,老伴每次只好追出门,把一大包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塞进他的行李。3年11月,结束垦利朱家村的帮扶任务返回单位的那天,全村几百口子人自发来到了村口,站在刚刚竣工的“同心路”上,回想起苟书记为村里做的一切,许多多村民流下了眼泪。村支书王好龙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苟科长,您还能再回来么?”“听到这句话,我的心为之震撼,我没有为乡亲们做什么大事,只是尽了一名普通党员的职责,有乡亲们这句掏心窝子的话,就够啦!”苟爱华坚定地说。
十八年帮扶路,十八年风雨情。苟爱华用真心、真情诠释了: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