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玫瑰迷迭香光伏丝绵食用菌鲁山产业
近日,记者在鲁山县辛集乡八里坡看到,突尼斯石榴长势良好,迷迭香郁郁葱葱,群众正在中耕除草。
辛集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土地流转给企业,每亩租金元左右,当地群众不用外出务工,就近在公司劳动,月收入元左右,已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鲁山县在脱贫攻坚中,引导鼓励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发展项目,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的良好局面。
特色产业发展迅速。鲁山县以建基地、成规模为主线,发展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竞争力,增加群众收入,使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2项种植技术。五里岭的酥梨、库区乡的蓝莓、国贝石的玫瑰、大元庄的血桃、辛集乡的葡萄、搬走岭的核桃、八里坡的迷迭香等特色种植业,产品质量好,品牌叫得响,成为产业扶贫的重点、亮点工程,带动近户贫困户、1.1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精心培育花花牛瑞亚牧业万头奶牛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已初步建成特色支柱养殖产业体系,带动周边余户、近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食用菌发展势头强劲。食用菌生产是鲁山县特色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去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5.1万吨,产值16.1亿元,占农业及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2%、36.3%,初步实现了种植区域化、品种多样化、经营产业化。目前,食用菌生产的区域空间由山区发展到平原,种植户由农村发展到城区,生产季节由单季变为四季,生产理念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土门办事处庙庄村在财政扶贫到户增收项目的扶持下,今年种植香菇22万袋,总收入预计超过万元。在70多万元扶持资金的帮助下,董周乡盆爻村80户群众或种香菇或种地栽黑木耳,收入显著增长。
农家乐发展红红火火。鲁山县旅游景区多,发展农家乐条件得天独厚,县扶贫部门加大扶贫力度,以整村推进形式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社区扶持村民发展农家乐,助民早日脱贫致富。四棵树乡张沟村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今年十一,每天接待游客人左右,小山村撑起了旅游大餐桌。该村党支部书记许建军说:“各级政府支持我们发展农家乐,算是找准了一条脱贫路。”目前,全县已有12个乡(镇)、43个村、多户从事农家乐,发展床位张,从业人员余人,户年均收入5万元左右,带动5余贫困群众脱贫。
光伏脱贫进展顺利。鲁山县立足荒坡面积大、光照充足的资源特点,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光伏扶贫的政策机遇,与中民投旗下的中民新能公司达成了总投资亿元、总装机容量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利用荒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贫困乡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周边贫困农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该项目已完成投资4.8亿元,首期60MW已建成并网发电,今年计划再建设MW,同时引进的军昊电力MW光伏发电项目也在抓紧建设。
丝绵家纺产业“衣被天下”。鲁山县以丝绵生产企业为龙头,以西部、西北部山区30万亩柞坡为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完整丝绵产业链。全县放养柞蚕卵0公斤,涉及10个乡(镇)82个村,户,产鲜茧吨,产值万元。依托茧丝资源和传统工艺,全县从事柞丝绵、柔丝绵加工、销售企业80余家,丝绵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畅销上海、云南、广西、台湾、香港及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10亿多元。
甘薯种植前景可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之一。鲁山县扶贫办通过对甘薯现状的深入调研,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把甘薯生产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进行扶持,先后在张店、辛集、马楼、张官营、观音寺、瓦屋、张良等乡(镇)推广种植高产淀粉专用薯,亩产最高的达0公斤,还研制了黑薯面条、粉条、糕点、方便食品等,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辛集、瓦屋两个乡从事“三粉”加工的有余户,辐射带动多人就业,年产粉条吨,增值万元。
来源:平顶山传媒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