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高产合理密植栽培技术技术一
一、目前蓝莓栽培常规密度的优缺点目前,我国生产上高丛蓝莓栽培采用的株行距为1米×2米或1米×2.5米,即每亩种植株或株。国外采用的是1米×3米,即亩栽株。1、优点1)单株树体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各个角度的枝条通风透光充分。2)可以穴改土壤,降低改土的成本。2、缺点1)定植后栽培前3年土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早期产量较低。2)由于株距较大,在水分管理、肥料管理上都存在着浪费的问题。在杂草管理上增加了除草面积,成本增加。3)单位面积上定植的株数一定,假设由于改土、病虫害、人为机械操作等原因造成个别树体死亡,会影响单位面积的产量。4)在修剪上需要做到精细修剪,因为单位面积上栽培的株数较少,要想保障产量,就必须修剪好每一棵树。特别是进入丰产期后,保持了5-8年甚至8年以上的老枝条,一方面大枝或老枝枝干本身消耗过多的养分,另一方面由于树体高大,养分运输距离过长而动力不足,造成大枝上部的结果枝条养分不足,纤弱或花芽分化不良,从而影响产量或降低果实品质。5)后期树体更新会降低产量。当树龄超过8年以上时,需要重剪更新复壮,对大枝重剪会损失一部分产量。生产上高丛蓝莓的栽培我们应用了密植模式,株行距为0.6m×2.5m,每亩定植为株。早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大大提高,定植后4年内(早期)单位产量大幅度提高。与常规密度1m×2.5m相比,2年苗木定植第四年合理密植即可进入丰产期,早期累计亩产量提高了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