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友好区吹响发展蓝莓产业号角 探

  黑龙江伊春友好区吹响发展蓝莓产业号角 探

  近年来,黑龙江省伊春市友好区高举生态保护大旗,以绿色转型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和地缘优势,积极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年,友好区面对全面停止木材主伐、林区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替代产业,积极探索林区经济转型的新途径,着力将林业经济发展重心向林下经济转移。同时,友好区响应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国蓝莓之乡”的号召,吹响了发展蓝莓产业的号角。数据显示,年,友好区蓝莓种植面积为亩,而截至目前,蓝莓面积已达1.2万亩。

  

  蓝莓种植面积达1.2万亩

  

  伊春市友好区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部署了“企业为主、政府服务、群众参与、科技合作、文化推介”的产业发展思路,引进企业种植蓝莓,努力推进蓝莓产业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从生态角度出发,友好区让“荒山坡”变身“花果园”。友好区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专项推进班子,先后多次组织相关人员赴吉林、辽宁、山东和黑河等地,就蓝莓的市场前景、产业链条、品种选择、生存环境等方面进行考察论证。聘请专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以及水源、交通、电力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调查,优选出土质适宜、平整保墒、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集中连片、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万亩耕地作为蓝莓产业发展用地,大力度推进蓝莓产业发展。

  

  同时,友好区成立了区蓝莓技术推广服务站,积极与五营九天公司和辽宁丹东天赐花卉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合作,邀请专家为职工讲解蓝莓种植技术,培养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在制定发展规划上,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局址周边的朝阳、中心两个林场施业区以及河东小区进行调研,确定了生产基地,编制了规划方案,并提出了3年内完成亩的种植任务,为蓝莓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坚定了蓝莓产业人的发展信心,干劲十足。而这份干劲,得益于友好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出台的优惠政策。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友好区蓝莓种植面积已从年的亩,增加至1.2万亩。如今这一发展势头依然不减。为鼓励蓝莓产业快速发展,园区先后投入1.5亿元对基地内的水、电、路进行了基础建设,土壤进行了改良,实现了水、电、路、土“三通一符合”标准。目前,已有大庆鸿洋公司、伊春大自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伊蓝公司、寒地蓝莓果业公司、伊春广蓝公司、伊蓝果业等6家企业在园区内进行蓝莓种植。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矮丛美登、半高丛北陆、北村、北青等10余个品种。友好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种植的蓝莓,经国际SGS检验,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年,园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伊春市唯一一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年,“友好蓝莓”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授予伊春市第一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又先后获得“中国蓝莓之乡”“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果品)50强”等荣誉称号。该区探索出了一条“创绿色品牌、兴区域经济、富一方百姓”,具有友好区域特色的蓝莓产业发展之路。每年仅蓝莓园区就可安置因全面停伐造成转岗、分流的林业职工余人,实现季节用工余人,有效解决了全面停伐后林场职工的就业增收问题。现在“蓝色经济板块”也已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春友好区蓝莓产业基地

伊春友好区蓝莓基地员工采摘蓝莓果

  

  多元化拓展蓝莓产业

  

  以万亩蓝莓基地为平台,“蓝莓采摘”成为了友好区近几年兴起的转型特色旅游项目,更是蓝莓产业中具有广阔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自年开始,友好区连续举办了5届蓝莓采摘活动,将蓝莓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着力打造集旅游、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

  

  目前,已有丰园、丰林、广川果业等多家蓝莓加工企业进行蓝莓精深加工,市场销路良好,远销全国多个城市。年,友好区与大庆泓洋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蓝莓深加工项目协议书。待项目全面达产后,年可加工蓝莓鲜果吨、提取花青素80吨、生产蓝莓冻干果粉吨,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将成为全市最大的蓝莓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冷链物流基地。

  

  友好区借助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是哈尔滨市重点战略工程“一谷七园”之一,也是全市唯一一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优势,其规划用地面积亩,总投资6.04亿元,是一个集科技示范、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合作,引进种植近40个航天育种农作物新品种,有西瓜、多香瓜等,颇受游客欢迎。

  

  打造原产地品牌和蓝莓文化

  

  下一步,友好区还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继续扩大蓝莓种植面积,同时,加大野生蓝莓保护,加快蓝莓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

  

  在蓝莓产业发展方向上,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稳步推进蓝莓种植面积的同时,深入推进园区多元化发展。将8栋原蓝莓种植全日光大棚改造为航天育种培育大棚,种植西瓜、香瓜、西红柿等多个航天果蔬品种,供游人采摘观光。积极探索引进嫁接葡萄等一些新品种进行规模种植,现已种植葡萄亩,建设葡萄鲜食大棚20栋,与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生产手工版茅台洞藏葡萄酒。深入推进蓝靛果忍冬、北方猕猴桃的种植规模和产品研发,成功引进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蓝莓、蓝锭果、北方猕猴桃等多个板块,总面积1万公顷的特色经济产业基地,构建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园区;利用好园区整体资源和产业产品优势,打造好原产地品牌和蓝莓文化。推进“文化+产业+旅游”等多元化创意融合,突出“高档旅游度假,蓝莓酿酒工艺鉴赏、品尝”特色;深入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全面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结合蓝莓采摘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蓝莓产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着力把“友好蓝莓”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来源:中国食品报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ongjinghua.com/zwwh/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