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瓶外生根技术middot蓝莓

 

相对于扦插苗,蓝莓组培苗存在培养程序多、苗木成本高等问题。为此,在蓝莓组培快繁技术成熟的基础上,进行蓝莓继代芽苗瓶外生根技术研究,以减少组培苗培养环节,缩短育苗周期,降低苗木成本,进一步完善蓝莓组培快繁及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促进组培苗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用蓝莓继代芽苗为试材,在改良WPM+ZT0.5mg/L+IBA0.1mg/L培养基上经多次继代增殖培养的继代丛生芽苗,在继代培养室(继代培养室以日光灯为光源,光强为-lx)培养50天,高6-8厘米芽苗作为瓶外生根试验的“微型扦插法”,芽条基部扦入基质深度以3-4厘米为宜。

1.2瓶外扦插前处理

瓶外生根前,将在继代培养室培养50天左右的继代芽苗(此时丛生芽分化基本完成)移到温室准备室,以自然散射光为光源,光照强度为-lx,温度控制在15-25℃,培养7-8天后,打开瓶盖,在原炼苗室继续炼苗1-2天(依季节不同而调整,以培养基不滋生菌为准),完成丛生继代芽苗的炼苗。扦插前取出放入清水中,将沾带的培养基清洗干净待用。扦插时,用剪刀将芽苗茎低端用剪刀剪断,选用生长旺盛、粗壮的继代芽苗,把剪口端3厘米左右茎段快速浸蘸配制好的激素溶液,然后扦插到准备好的基质中。

1.3栽培基质的筛选

选试验选用河沙、蛭石、苔藓等3种类型的土壤基质,3种基质均装入塑料穴盘(每个穴盘72个穴),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基质,覆盖薄膜24小时后即可使用。选用激素IBA,各配制5种激素浓度分别为mg/L、mg/L、mg/L、mg/L、mg/L,将继代芽苗茎端切口快速浸蘸激素处理。芽苗扦插35天后统计各试验号芽苗生根率(生根苗数量/扦插总量×%)。对比可知,不同基质对扦插苗瓶外生根率影响较大,且苔藓是其扦插生根的最优基质。

1.4生根激素的筛选

选用苔藓为栽培基质,以NAA、IBA和NAA与IBA二者等比例组合三种处理,三种处理中NAA与IBA的激素浓度为分别为mg/L、mg/L、mg/L、mg/L、mg/L,每个浓度扦插株,芽苗扦插35天后统计各试验芽苗生根率、生根数量(每株扦插苗生出根的数量)、根系总长(所有根系长度的总和)和平均根系长度(根系总长/生根总量),生根量包括生根数量和根系总长。对比可知,在三种处理下不同激素浓度下,NAA与IBA等比例混和处理在NAA和IBA浓度各时为最佳处理。

1.5扦插后培养条件控制

芽苗移栽后,加强大棚(瓶外生根环境)内水分、光照、温度、湿度、通风透气等培养条件的控制,营建适宜于芽苗生根诱导的培养条件是提高瓶外生根率的基本保障。

大棚内最高温度控制在30℃以下,最低温不低于18℃,适当的温差有利于根的诱导,蓝莓组培苗不喜强光直射,需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以覆盖薄膜上部,如遇阴雨天及时揭去遮阳网,以保持棚内的光照,可通过喷雾调控温室温度。

大棚内套用小工棚(跨度在1.5-1.8m,以便操作管理),小拱棚内通过喷雾保持85%以上的空气湿度,且喷雾用水pH调整为5.0-5.5,小拱棚仍需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以覆盖薄膜上部,在中午光照太强时搭上遮阳网,持续3周左右,至芽苗根萌发后,可逐渐揭去小拱棚上遮阳网。

2讨论与结论

组培苗瓶内生根较瓶外生根技术而言,是将继代芽苗瓶内生根培养阶段与生根苗移栽驯化结合起来,节约了生产成本,且大大缩短了生根时间。瓶内诱导试管苗生根过程的时间长、费用高、效率低。尤其就蓝莓而言,在瓶内生根时间在3个月以上,而瓶外生根仅需35-45天。对蓝莓而言,组培苗瓶外生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环节。

瓶外生根的光、温、湿等环境条件较瓶内的微环境不易调控,生根率较试管苗瓶内生根率有多降低,芽苗瓶外扦插也如同瓶内诱导生根培养需要一定的光、温、湿以及基质的pH,如能严格控制瓶外生根的环境条件,则瓶外生根更为有利。

蓝莓根系对养分的需求量较低,耐盐能力弱。盐分过高,根系易受伤害,甚至死亡,低盐分的根际环境有利于生根及根系的生长。在生根前,不需养分的供应。蓝莓的根系适宜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基质,一般pH值4.0-5.2为宜。水苔是有机基质,具有保湿、透气、pH值适宜、使用方便等优点,其自身具有活性因子,利于诱发根系,并促进其生长。在水苔中生长的根系活性强,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根群。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ongjinghua.com/zwwh/8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