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情操干脆面世纪争霸一将功成万骨枯
许多年以后,你站在大超市的干脆面货架前,定会想起在老家楼下小卖店拆开那袋小浣熊的下午。那是激动人心的一刻,拆开小浣熊的包装后,你并没有着急撕开调味包,你的目光全部聚焦在面饼与包装袋夹着的卡片上,你的心跳、你的血液循环,都为之加速。
“我X!潘金莲!我齐了!我齐了!”你紧握拳头,使劲挥动,加速走出小卖店,门口有风吹过,胸前鲜艳的红领巾随之飘扬。
你不是一个人。那时的中国,有数千万红领巾少年与你一样,为了干脆面里的小卡片而疯狂。为了集齐卡片,几千万少年在至少两年的时间里,不间断地啃干脆面这种成分80%以上为碳水化合物(包括油脂)的零食。
十几年后,回想起那时的狂热,这些已经奔三、奔四的人们依然觉得很美好、很值得回味。
现在,你站在大超市的售货架前,看着这些花里胡哨的干脆面,你用1天工资就能买它几百袋,可你只会觉得一切是那么无趣。没办法,那场始于上世纪末、终于本世纪初,数千万人卷入其中的干脆面大战,已经过去太久了。
一、历史的呼唤
这世界上本没有干脆面,干吃方便面的人多了,它就诞生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方便面的干吃方法在红领巾少年们之间流传。
虽然干吃不如泡着吃,更不如煮着吃,但却架不住“省事”:捏碎面饼,撒上调料,握住袋口晃几下,就可以开吃了。
90年代早期,北京地区流行干吃龙潭方便面
聊起零食的时候,红领巾少年们会分享一些干吃方便面的经验。哪个面饼口感好,哪个调料味道好,调料该怎么撒、撒多少,他们都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But,这么个吃法啊,是不可持续滴。一个是太咸了,不能总吃,这是次要原因;再一个是太贵了,太败家了,这是主要原因。
你想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呢。而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袋要2块多,在那会儿都快能买1斤猪肉了,结果让你咔咔几嘴当零食给嚼了。总这么干,你爸你妈肯定来气,一来气就想揍你。
历史在呼唤英雄站出来,“重新发明方便面”。
90年代的康师傅与统一方便面
康师傅和统一先后于年、年进入内地市场,这两大方便面巨头在海峡对岸早已是家喻户晓,自然不会放过在内地市场赚大钱的机会。
于是在90年代中期,俩大巨头纷纷推出用于干吃的方便面——干脆面。当时中国有着2亿左右的青少年,面对这么大的市场,俩大巨头必将火力全开,砸资本、比技术、拼创意。
一场轰轰烈烈,精彩程度不亚于美苏冷战的干脆面战争,就这样拉开序幕。
二、先笑起来的小虎队
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康师傅和统一的干脆面并没有单独的名字,都是叫“康师傅干脆面”和“统一干脆面”。
最早的康师傅与统一干脆面,都还没有独立的品牌
但很快,俩大巨头发现想迅速地抢占干脆面市场,不能照搬方便面的老一套方法。
这是一个专门面向青少年的细分市场,干脆面要有新IP,新玩法。于是,统一把自己的干脆面起名叫“小浣熊”,康师傅命名为“小虎队”。两家都为这俩品牌设计了虚拟卡通形象。
有了新品牌后,小浣熊与小虎队的广告开始在内地各大电视台进行猛烈的轰炸。
小浣熊BarBQ烤肉味干脆面广告
其中小浣熊的那一句“要干脆,别犹豫”,最深入人心。不过要论魔性的话,要数BarBQ烤肉味的广告。
为了吸引红领巾少年们,俩大巨头在干脆面里变着花样地送各种小玩具。回头再看,这些随面附赠的玩具虽小,却极具创意:
小浣熊有“百变天书”,是一种可以通过折叠变化图案的卡片,每个卡片可以变出4个图案,连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先后推出过小浣熊故事集和迪士尼乐园系列。
小浣熊百变天书
小浣熊百变天书故事集(这个做法可不太好啊)
小虎队有“旋风卡”。这玩意的玩法太丰富了,可以当做回旋镖玩,也可以拼成不同的造型,电视广告里就展示了旋风卡拼成的鸵鸟造型,十分酷炫。
神奇的小虎队旋风卡
不过在当年的干脆面战争中,这些小玩具只是小角色、小配角。
红白机虽好,但天天让你玩《小蜜蜂》,你也得疯
对于红领巾少年们来说,它们就像红白机里的《小蜜蜂》《淘金者》这些轻度休闲游戏,一开始玩还挺新鲜,但天天玩就没啥意思了。还是《双截龙》《忍者蛙》《勇者斗恶龙》这些大作才让人有持续玩下去的欲望。
少年们的选择,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口味。众口难调,所以爱吃哪个的都有。直到年,干脆面界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令少年们沉迷的“大作”:小虎队98世界杯球星卡。
风靡一时的小虎队98球星卡
趁着“世界杯热”,小虎队的销量甩开了小浣熊,成为干脆面市场的王者。本来嘛,康师傅凭借“红烧牛肉面”就在方便面市场力压统一,在干脆面市场延续自己的强势,也是顺理成章。
三、统一的逆袭
就在康师傅春风得意之时,统一不慌不忙,这家公司认为世界杯这种IP只能热一阵,风头一过,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从年到年,统一做了两件大事,对它的逆袭乃至KO康师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价格更亲民的小当家脆脆面
第一个大事,是推出新IP:小当家。定价5毛1袋,更符合三四线乃至小镇青少年的购买力。并且动用“黑科技”,把调料直接喷涂在面饼里,香葱与鸡汁两大口味都特别棒。
现在看来,小当家成为统一向康师傅挥出的一记重拳。谁能赢得更广泛的小镇青少年,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你看看现在如日中天的短视频之王快手、全民手游《王者荣耀》、刷屏页游《贪玩蓝月》,就知道这个道理几十年来从来没变过。
第二个大事,是推出水浒英雄传系列卡片。卡片全套共张,由将与6大恶人组成,按时间顺序分十几批发布,并印刷成大卡和小卡,大卡附赠在小浣熊里,小卡附赠在小当家里。
水浒卡一出,数以千万计的红领巾少年都疯狂了。
为了集卡,一些少年的中午饭换成了干脆面配矿泉水;一些少年不惜跑到别的城镇,只为提高买到新卡的概率;一些少年的抽屉里塞满了面饼,但他们实在是吃不动了,那些面饼只能一天天地受潮、氧化、发毛。
几乎每个红领巾少年都能讲一段集卡故事,讲述时的神情,好比抗战老兵描述自己是如何打鬼子的。知乎网友闫真回忆这股热潮时,描述的场面十分魔幻:多数人撕开包装就把面扔掉,城区各个垃圾桶里塞满方便面;主路两旁的小河沟一放水,便是滚滚泡面向东流。
总之,水浒卡的出现,是干脆面世纪争霸战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统一祭出这个狠招后,战争离结束也就不远了。
四、说不完的水浒卡
对于统一为何推出水浒卡,也有诸多传说。其中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水浒卡的灵感源自日本插画大师正子公也的《绘卷三国志》。
《绘卷三国志》中的诸葛亮
统一老大的儿子爱好日本动漫,年拿到《绘卷三国志》后爱不释手。看到儿子如此喜欢古典名著的画集,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发现了机会。
听到正子公也将在两年后推出《绘卷水浒传》,他当即决定,要在两年内推出水浒系列卡片,让青少年爱上中国人自己画的水浒传。
在插画师的选择上,统一没有为了节省成本而使用风格偏卡通的内部人员,而是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合作方奥美广告,先后有5位画师参与其中。
不过据传到了水浒卡发行的中后期,虽然小浣熊与小当家大卖,但画师的工资却没涨多少,这心里一不平衡,很难发挥出百分之百的热情。
加上5位画师本就风格不同,水平也存在差距,所以这张水浒卡的美术水准自然也就是参差不齐。
前期水浒卡中的精品
总得来说,先推出的水浒卡水准是最高的。比如大刀关胜胯下的赤兔马,马毛画得都很细致;小李广花荣银盔银甲、挽弓如月,帅气至极;一丈青扈三娘英姿飒爽,不愧为梁山泊第一巾帼红颜。
后期的丑卡
而后面推出的水浒卡,槽点就越来越多,不仅懒得设计背景,连人物也与原著毫无关系。比如翻江蜃童猛被画得跟个日本河童似的;独火星孔亮用的大刀带了三个缺口十分雷人;百胜将韩涛更是又矬又丑,成为最掉链子的一张卡。
人人网网友曾发帖分析,水浒卡诸多人物“借鉴”了日漫《侍魂》
还有一些水浒卡根本就不是画师自己花心思设计的,而是直接山寨的日本动漫。当年的红领巾少年们也是见多识广,这些东西也能一一识破。
另外还有3张卡在后期遭遇了“和谐”:拼命三郎石秀、笑面虎朱富与催命判官李立。
石秀:我擦,这和尚吃啥了?血的颜色不对啊!
朱富:怎么拍个照的功夫,我坛子里腌的肉没了?
李立:咦?谁家的猫把我的手叼走了?
但美术水准的参差不齐,并没有影响红领巾少年们的热情。在集卡的过程中,少年们也呈现出诸多众生相:
有的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闷声吃面,默默攒卡,聚少成多,将大聚义总会实现;
有的相信团结就是力量,与小伙伴集结为联盟,互通有无;
有的推崇金钱万能,成为人民币玩家,他们根本懒得买面,而是直接砸钱买卡,为了一张卡掏几块钱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事儿。
轰天雷凌震在我的学校是SSR
有人民币玩家,自然就有研究卡片的分布规律,进行“倒买倒卖”的商人型玩家。比如在A学校,以1块钱4张的低价收烂大街的“轰天雷凌震”,然后跑到稀缺这张卡的B学校,以2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卖掉。
不过水浒卡的最大赢家,最终不还是统一。
在少年们的集卡狂潮中,小浣熊的销量翻了N倍,小当家的销售额破亿,统一拿出赚的钱,直接盖了一栋新的办公大厦。到了年以后,统一看着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水浒卡,想着法子压榨它最后的剩余价值。
后期的完美团圆卡,表明水浒卡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于是他们推出了“完美团圆卡”,只要吃到它,哪怕你是第一天开始集卡,也能瞬间实现你的梁山大聚义梦想。
这种破坏秩序的手段,自然会被之前辛辛苦苦、用生命集卡的少年们唾弃。
五、难以重现的历史
一面功成一面枯,虎落平阳被浣熊欺。
统一办公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曾经的小虎队丢掉了王冠,由领军者沦为苦逼的追赶者。
小虎队的天龙八部卡,原画为黄玉郎
为了对抗水浒卡,小虎队拿出了天龙八部卡,由于拿到了香港漫画家黄玉郎的授权,卡片的美术水准很高。
然而一来《天龙八部》并不像《水浒传》这般家喻户晓,也没有自带将这样的排名体系,认知度低;二来红领巾少年们财力有限,为了攒水浒卡已经弹尽粮绝,根本无力进行双线作战。
到了年,翻身无望的小虎队干脆面彻底被康师傅抛弃,一代王者被历史进程吞没,从红领巾少年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当年的干脆面世纪大战,以小虎队的灭亡宣告结束。小虎队并没有犯太大的错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机遇,本就说不清道不明,稍纵即逝,不再重来。
小浣熊三国卡,热度无法与水浒卡相比
就算是统一,在水浒卡之后推出的三国、封神等卡片,也未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华丰在旗下干脆面推出《绘卷水浒传》系列卡片,美术水准极高
正子公也笔下的武松
年左右,华丰推出正子公也《绘卷水浒传》系列卡片,艺术水准绝对是诸多卡片中最高的,但只在部分地区得到了热捧。
吃面集卡与四驱车、电子宠物、悠悠球等,这些曾被80后、90后一度热捧的流行事物,一旦降温,就很难再次热起来了。
六、战后余温
尘归尘,土归土。
在当年那场干脆面大战里被生产出的数以亿计的面饼,挥发出的巨大热量与微小营养,在少年们的体内历经近二十年的新陈代谢,早已灰飞烟灭。
而那些令少年们疯魔的水浒卡,大部分不知所踪。消失的原因无非是搬家弄丢了、给了亲戚家小孩从此不见了、被当成垃圾扔了等等。
闲鱼上,一位卖家给自己的水浒卡标价近2万
但人类是拥有记忆的高级动物,只要记忆在,怀念就在。所以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会看在闲鱼之类的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上万元一套的水浒卡。
说不定多少年以后,这些因“无毒无害不可食用”而在干脆面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卡片,会成为念旧土豪们的专属玩物。
而我们这些普通人想起这段往事时,也不会因为当年浪费父母给的零花钱而悔恨,更不会因为挥霍小麦磨成的碳水化合物而羞耻,而是会自豪地对后辈们说:那一场世纪大战,我参加过。
延伸阅读:
中国零食简史-02-25跳海大院
所有的九零后都成年了。身处九零年代的院办和同代人一样,是需要早早找到合适育发液的一代,也是在朋友圈养着四个野男人和青蛙儿子的朋克养生一代,同时还是父母口中「年纪轻轻就没牙」的一代。
后来慢慢成长接触了很多同岁的朋友,发现大家也都早早跟牙医扯上了命运般的关联。而二十出头就换牙补牙种牙的开端,和有点屁钱就去买零食的成长经历绝对息息相关。
而那些五颜六色花枝招展的零食肯定不止一次充当你的童年味觉,它们把你的童年当做仓库,甚至还藏着无数颗你的乳牙。
国产零食兴起阶段
自有记忆起的零食排在第一的是谜一样的宝塔糖,这种打蛔虫的药物本不是零食,只是样子可爱味道很甜的宝塔糖是院办每年到了发糖的时候都会期待的事情。
▲宝塔糖在当时是每个小朋友的宝物
而除了宝塔糖之外最记忆犹新的就是一毛钱两个的泡泡糖了——一个大的透明塑料罐子里装着红红绿绿的泡泡糖。有一毛钱一个的,也有一毛钱两个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口感和吹出来的泡能有多大。
但对那时还没学会用泡泡糖吹泡的我来说,味道和口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简陋的包装里那张无法预知图案的贴纸。
贴纸是用透明的塑料膜上印着相反的图案,贴上去用指甲刮几下就粘住了。操作简单的泡泡糖贴纸是幼年时期廉价的纹身贴。院办和同桌阿狗经常在手臂上贴很多泡泡糖贴纸,在心里暗示自己就是很野的社会青年。
▲泡泡糖贴纸,院办年代的贴纸没那么丑,网络图片只能找到这样的
《数码宝贝》在中国热播的那几年,泡泡糖里边几乎都是杰尼龟巴达兽,那会儿还总爱跟阿狗比谁伸手能贴到最高,没几个月下来大姨家的木门下半都是泡泡糖贴纸,挨打的还是我。
那时零食市场还没那么多进口零食,几毛钱零食的味道和它的价格几乎都成正比。而足球巧克力就是其中之一,足球巧克力就是记忆中的廉价巧克力味道,它们的共有成分也大多是代可可脂。只是它被铝锡纸般亮红或亮绿色裹成的球型,总是让弹玻璃珠子长大的一代莫名心动。
▲足球巧克力的简陋包装丝毫不影响它的人气
除了足球巧克力,金币巧克力在当时也很热门。金币巧克力可能是继承传统喜事金色、金钱的迷信优点,所以现在还经常见到,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那时候不舍得吃总是把金币巧克力放到口袋里然后化掉
但提到巧克力,不能不提麦丽素。深受武侠剧古装剧影响长大的一代,对麦丽素总是一种救命丹药的印象。虽然在还没有经济条件吃上正宗的时候,吃的些代可可脂麦丽素。但也不影响麦丽素作为巧克力界绝对的中二领袖。
▲麦丽素中间脆脆的不知道是啥反正很好吃
中华丹也是同样有救命丹药般戏精操作的小零食,这种陈皮丹也是圆圆小小颗的仙丹模样,对于爱把棉被披身上演古装剧的小学生来说,这可是开戏的重要道具。
▲小学鸡吃中华丹经常上演「你别死我有解药」的弱智戏码
星球杯——这个贯穿陪着院办长大现在还在吃的零食,在打扫卫生发现那些扫不进垃圾铲子的塑料小勺子的时候,院办就知道这个荔枝大小的巧克力饼干球已经风靡全校了。要是跟小学买几个星球杯揣怀里就很开心的对比起来,现在买得起一整桶星球杯的院办已经发家致富了。
▲小的星球杯一个星期能吃一桶大的星球杯一顿能吃两个
麦乳精是当时不可多得的走访礼品,也是难得的零食。经常趁着爸妈不在家用勺子掏两勺干吃,跟奶粉一样,一般都冲水喝,但味道可比奶粉甜多了。
▲强化牌麦乳精现在还有卖但是已经变味了
同样干吃比冲饮好喝的还有酸梅粉,酸梅粉可不是什么礼品级的宝贝了。这两毛钱一包的小零食,吃上一小勺就挺解馋,还有些不知什么心态的小朋友爱用吸管吃,呛得跟鼻炎过敏似的。
▲神龟酸梅粉很小一包撕开太大力的时候会撒没了
每一包酸梅粉会附上一个彩色的小勺子,但不知道哪一年开始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小勺子,武器把柄之类的酸梅粉勺子深得阿狗这类对战斗热血十足的小男生喜欢。他们还经常为了收集这些勺子去买根本不会吃酸梅粉。
▲酸梅粉的异形勺子,仔细看其实一些边角塑料片还没裁干净
糖果作为零食种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发展下来,也研发出了各种样式。光是泡泡糖就能玩很多花样,除了附贴纸的泡泡糖,还有装大玻璃罐子里出售的西瓜泡泡糖,带果冻的泡泡糖,大大泡泡糖....
那时以味道做基础的糖果也有很多了:汽水糖、薄荷糖、玉米糖、美乐清凉奶糖等等。但猪油糖就不一样了,这个光是名字听起来就很油腻的糖,实际上嚼劲在线,吃起来会停不下来。
▲猪油糖油到连装的罐子都是油,是糖果界的油腻中年男子了
包装纸都是油的猪油糖,能撕下来不粘上糖果的概率很小。所以吃的时候把包装纸能撕完整的感觉能爽上一天。这么看来,强迫症不是随网络热浪出现的,是小时候吃猪油糖就已经潜伏生成了。
发售至今的大白兔奶糖也是家喻户晓的奶类糖果,过年过节也常用大白兔礼尚往来。大白兔奶糖近年还推出过真·大白兔奶糖。
▲巨型大白兔奶糖其实也就是一大罐子里装着小白兔
除了大白兔,喔喔奶糖在那时也很火,回忆一下这句广告语:好吃就说喔,喔喔奶糖!脑海里是不是还有周渝民的影子?
▲喔喔奶糖年的广告这种声效还颇有在家看电视的感觉
糖果商们为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还开发了许多造型新奇吃起来十分骚气的糖果,比如:
现在嘴唇涂一圈再舔掉的口红糖:
可以戴在手上的砖戒糖:
长得像石头的彩色石头糖:
能吹口哨的口哨糖:
5+2软糖是建立在可乐软糖等食物造型软糖的集成品。这种外形圆润颜色鲜艳的软糖深受小女生喜欢,而5+2就是一包能买到几个造型的软糖。
但对于直男心态的院办而言,这种口感不好还黏牙的软糖跟不实用的橡皮擦没什么区别。
▲5+2套餐里有:可乐汉堡花菜牛扒
除了外形变化,糖果商还在某些感官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创新,比如结合了刺激运动甜味爽度存在的跳跳糖,让野猴子们欲罢不能。就是吃多了嘴巴被弹得不是很舒服。
▲跳跳糖在国外刚上市的时候还有胃部被炸出血的谣言
年在美国被发明、年上市的跳跳糖肯定是零食发明界浓厚的一点。他们还出了本书——《跳跳糖:美国革命性糖果的幕后故事》。去蹦迪的时候怀里揣两包试试看,没准会有新的体验。
造型骚气的纸伞蛋糕就真的是童年了。味道怎么样是不记得了,记得的只有那把伞,活像个小巧精致脆弱的软妹。
▲纸伞蛋糕上面纸伞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挡尘吗
米棍——这种持有爆米花原理的膨化食品在那时候也出现了。米棍一根能有小学生手臂那么长,酥脆口感,入口即融,吃多有点黏牙。米棍最好的一点就是太长了可以吃很久,也可以大方地分给狗友,但其实就是大米和色素的味道。
▲30-50cm长的米棍有时候还是猴孩子们的武器
而那时同样是膨化食品的还有满地可和浪味仙,但几乎没听过这两个。问吃过的是什么样的味道,她却说已经是15年前吃的了记不住了。浪味仙这个从台湾过来的膨化食品是旺旺集团早期推出的休闲食品,是那代爱吃的。但是比它食物本身更有意思的是,浪味仙的英文名叫LonelyGod。
▲发现浪味仙的英文名是LonelyGod的时候在网上还起了阵热浪
可能小时候吃太多膨化食品,现在才会那么膨胀。
辣条开端的零食发展训练
我九年义务教育过一半的时候,辣条出现了,那时你几乎可以在上学的时间段看到一整条路上的小学鸡手上都拿着一片片辣条。辣条瘾上来的时候真的停不下来,可能是辣带来的奇妙威力。
▲辣条刚出来那时还没那么多独立包装的,大多一包里几十张辣条
辣条发展中首当其冲的,是卫龙。不能否认近几年卫龙超越其他辣条成为知名辣条品牌的成长速度,但大夏天里拿着辣条的小学生在太阳底下被辣得汗流满面的情景,真的让人无法忘怀。
▲卫龙作为南方人的吃辣启蒙甚至比辣椒酱还早
辣条甚至发展出「唐僧肉」的版本:
▲唐僧要是活着不知道会说点什么
这种野性的吃法似乎激发了零食商的灵感,于是沙爹鱼串、狗牙儿、香菇肥牛等以豆制品打着肉食招牌的零食也渐渐出现了。但香菇肥牛,即使是豆制品,也真的还蛮香蛮好吃的。
▲五毛钱一包的香菇肥牛涨到两块半仍阻挡不住人们对它的热情咪咪虾味条在我们那儿出现得比较晚,五毛钱一包的咪咪现在还是爱吃的小零食。有一次不小心点到b站一个up主用咪咪虾条拌饭的视频,想象力一下没法拐弯产生了阴影。
▲咪咪吃到最后只有很多碎碎也要全部倒进嘴里
果干果脯类的小零食在那时也不少。果丹皮在当时是可以媲美山楂片的酸味小零食,果丹皮出现后就没怎么吃过山楂片了。但后来出现了陈皮丹,果丹皮也不怎么爱吃了。喜新厌旧的人性缺点真是暴露无遗。
▲果丹皮在胃口不好的时候来两根还能开胃
在面临进口零食开始进入内地市场的危机时,那些廉价的小零食仍然主打他们的小学生人群定位不动摇。比如五毛钱一板的奶片,两毛钱一板的香芋奶糖和两毛钱一盒的绿豆糕。仍然在小学门口热销。
▲甜味十足塞牙缝里能马上蛀牙的香芋奶糖其实很奶很软
五毛钱一包的手指饼还吃不完,沾花饼干上面的马林糖一样的小花仍然让人惦记。AD钙奶却不爱喝了,健力宝也几乎被两乐挤出了市场,旺仔成了过年过节要吃的零食。
在人们的物欲生活慢慢丰富起来的时候,一些存在于成长深处的零食也渐渐淡出了市场。而一些改变思路致力创新的零食企业也正蓄势待发。
▲沾花饼干上的糖跟马林糖的味道很像
零食五花八门的鼎盛时期
进口零食的冲击像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般大力涌来。本土品牌也要自强不息。于是在零几年的时候,可比克成功勾搭上当时喝奶茶还没发胖的周杰伦。在那之后,可比克万年不变的包装袋总是红绿黄紫橙几个颜色搭配同样竖起大拇指的周杰伦,让这薯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零食清单表上。
与「巨星加持」不同,在可比克之前那么热门的薯片还是朴素的珍珍和丽丽,包装上硕大的一颗土豆就是货架里最闪亮的那颗星。和珍珍丽丽同期竞争的还有上好佳,但后来随着呀!土豆、乐事、薯愿甚至连好丽友也加入了薯片的竞争大军,薯片市场不再纯洁如初,人们的选择困难症也应运而生。
▲呀!土豆爽脆的口感经常让我觉得牙齿要碎掉
▲薯愿也是蛮好吃的就是油太多了
相比之下,蛋黄派这一类小面包的出现朴素得就像是乡村爱情故事里的谢飞机,单纯而又不做作。但世事总是难以预测,单纯如谢飞机也投入了表情包的竞争大军,更别提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蛋黄派了。
▲院办觉得蛋黄派很油里面的蛋黄还十分固体换句话说蛋黄派的馅儿就是个牙齿模具
于是小面包也开始在超市的货架上互相撕夺——好丽友推出了蛋黄派,达利园也推出了蛋黄派。后来好丽友出了好丽友·派,福马又推出了福马巧克力派。盼盼出了法式小面包,回头客出了欧式蛋糕。
▲但总觉得经常缺货的蓝莓派最好吃
大家都仿佛赌气一样争先恐后地推出各自的小蛋糕,但这样竞争的好处就是,它们几乎成了院办早上赖床和晚上睡不着的充饥物。要是没有那些小面包小蛋糕各式饼干,在外卖行业还没发达的时候,院办究竟要靠多少个方便面才能活下来倒是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除了这些小蛋糕,饼干也是院办书桌抽屉必备的干粮。四洲的番茄梳打饼干几乎霸占了院办的整个初中时代,下课吃,放学吃,上课悄摸摸吃。到了后来,嘉顿、每日生机、美丹等五花八门的梳打饼都以各自的优势抢走了四洲独霸院办书桌的地位。
▲陪伴了整个初中时代的番茄梳打饼到现在仍是梳打饼榜第一
再再后来,潜意识里觉得梳打饼干吃了易上火而移情威化饼,在品尝了各式威化饼包括甜掉牙的脆脆鲨和入口即化的EDO后,不管是哪一种饼干,吃的时候都容易掉渣。
▲1块钱脆脆鲨能买到跟4块5的士力架一样的甜掉牙
在「扭一扭泡一泡」和「好吃你就多吃点」等广告语的洗脑时期,大家也都开始寻找与众不同的口味和新的做法了。旺仔QQ糖不再独一无二,龟苓膏也有很多Size的吃法了,就连棒棒糖也能舔90分钟了。
▲尝试吃过那种感觉就好像你吃了十几片泡泡糖咀嚼肌十分酸痛但又停不下来
经历了好几次零食变革的院办如今已经到了忆往昔的阶段了,但亲自品尝过榴莲牛奶的院办也在隐隐期盼未来会出现什么奇特的零食,同时难免担心起我的牙还能不能和我一起经历下一次的零食变革。但不论零食如何变迁,口味如何特别,最终它们都为同一类群体服务——那些爱吃零食不吃饭的人。
▲旺仔牛奶广告:再看!再看我就把你喝掉!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五花八门的零食,在你的记忆里一定还有些似曾相识却记不得名字的零食,还会有一些好吃到想藏起来的零食。
赞赏
|